現代設計美學的運用

 

「施洛德住宅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里特費爾德的施洛德住宅 (荷蘭語Rietveld Schröderhuis),又稱為施洛德住宅Schröder House)是一位於荷蘭烏特勒支、由荷蘭建築師赫里特·里特費爾德Gerrit Rietveld)為特盧斯·施洛德-施雷德夫人(Mrs.Truus Schröder-Schräder)及其三個孩子所建的住宅建築,建於1924年。

她定製的是被設計為最好沒有牆壁的住宅。該住宅是「荷蘭風格派運動」(De Stijl)建築的最為知名的樣例之一,大概也是唯一正宗的荷蘭風格派運動建築物。施洛德夫人在該住宅里生活至於1985年去世。該住宅經由貝蒂斯·米爾德Bertus Mulder)修復,現在是對外開放參觀的博物館。

 

現代設計美學操作規則

統一:配色皆是以風格派的紅、黃、藍 三原色,造型上以板狀與線狀構成

平衡:整體上是個方型,經過水平鉛直的分割,雖然不對稱,但是各元素分佈得相當均勻。

韻律:板狀與片狀的大小長短不一,排列起來具有不對稱性,同時也形成統一中帶很大變化的韻律感。

和諧:使用上看得出以白色最多,藍色次之,用了大量的留白原因是要使得各顏色呈現一種和協的狀態,特別是這種對比配色的建築物。

對比:整體看來無彩色能跟有彩色的部分做對比,以突顯色彩精緻度,紅黃藍三原色的對比,也能突顯出它的精緻度。

 

 

宜蘭冬山車站

      冬山車站 位於宜蘭冬山鄉中華路的盡頭上,鐵道採高架式;彎曲成流線型的鋼骨建材,配上米白色的雨棚,造型美麗又前衛,是一開放式設計外觀以拱形交叉鋼構造,連續弧形的棚架設計,頂部有白色薄膜覆蓋輕而透光,遠眺宛如一座大型的瓜棚,融入當地舊名「冬瓜山」的地方特色,堪稱宜蘭最美麗的火車站。

調性

      造型以連續的弧形棚架為一單位,候車的上方則有白色的薄膜覆蓋,異於以往常見的車站風景,在寬廣的宜蘭,冬山車站 彷彿是村莊田野的另一個大型展示。

      連續的弧形設計,加上白色的薄膜覆蓋,由造型來串聯當地的舊地名「冬瓜山」。



裝飾

     宜蘭是風箏的故鄉,站前的一大座風箏,形狀、色彩和風箏的圖案,都增添了車站的光彩。烈日下風箏的彩帶飄動,好像帶來了清爽的涼風。




文脈(崁入)

        不管是車站的外觀,還是車站內的設置,都有著宜蘭濃厚的歷史,裡裡外外都在在地顯示出宜蘭的風俗名情。

建築資料:地點:嘉義市西區博愛路二段569號

設計單位: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

業主: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

用途:服務大樓(A棟)、試驗工廠(B棟)、研發大樓(C棟)

構造:鋼筋混凝土造

樓層數:地上8層;地下1層

基地面積:10,499平方公尺

建築面積:4,791.29平方公尺

 

作品理念:

    「嘉義產業創新研發中心」是結合綠建築與智慧建築的設計。本中心位於嘉義市與水上鄉邊界,利用太陽能光電板及相關綠色能源裝置,以作為嘉義門戶之特色。同時配合嘉義市建構健康城市與增加人文氣息之推動目標,強調本中心於北迴歸線與在地全球之關聯,打造創意及省能環保之研發空間。

 

設計構想:

    Gate of Chaiyi:介於水上與嘉義市交界,利用綠色能源裝置,突顯嘉義門戶。「整合、共享、開放」成為創意中心的空間概念,工廠、實驗室與人才交流研習中。

    Smart Building:藉由認證七項智慧建築標章,檢討本案智慧化程度,增加環保省能與人性化管理目標。

    Carbon Footprint:本案雖然為RC構造建築物,但使用再生建材與部分木構造、再生能源,盡可能的綠化並減少碳足跡。

    Cool Heart:反應嘉義亞熱帶季風氣候,利用水的蒸散作用自然冷卻,創造良好微氣候環境。午後高溫對流旺盛、雷雨頻繁,利用雨水回收減少水資源負擔。

    Open Lab:重視實驗室的彈性與開放性,利於空間整合與資源共享,提高實驗室效率,增加研究人員彼此互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ncy8604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